本文作者:网商之家

小班歌唱活动教案_小班歌唱活动教案《我的好妈妈》

笙念 19 分钟前 ( 2025-08-05 15:41:06 ) 8221 抢沙发

小班歌唱活动教案:森林里的动物们

活动目标:

  1. 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准确地模仿森林里不同种类动物的声音。
  2. 掌握简单的节奏(如“短短短长”),并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 认识各种动物的形象,并理解它们的声音含义。

活动准备:

  • 几只小鸡、小鸭
  • 各种不同颜色的布偶(用于模拟各种动物)
  • 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森林里的动物们

  1. 音乐播放:教师先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播放《森林里的小朋友们》这首歌,让学生们感受到森林的温暖。
  2. 观察与猜测:老师扮演“袋鼠妈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装扮并猜测她是谁的妈妈。接着,师幼一起用动作表现袋鼠跳的动作,并鼓励学生模仿袋鼠的跳跃声音。

二、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

  1. 歌曲分段演唱
  2. 第一段(A段):小鸡跳起来
    • 师幼共同唱出“小鸡跳起来”的部分。
    • 学生们根据老师指导,用动作模拟小鸡的叫声,并随着音乐合拍地跳,感受小鸡的声音。
  3. 第二段(B段):小鸭站在一起
    • 师幼唱出“小鸭站在一起”部分。
    • 学生们模仿小鸭的动作并声音,模仿其叫声。
  4. 分组合作
  5. 每组学生代表分别扮演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小鸡、小鸭、小羊等),老师指导他们进行相应的动作和演唱。

三、互动游戏:我们一起唱 song

  1. 模拟游戏场景
  2. 老师扮演“袋鼠妈妈”,带领学生们在音乐伴奏下一起模仿袋鼠的动作(如袋鼠跳)。
  3. 表演与合作
  4. 学生们自由选择角色,边唱边表演。同时,通过分组合作,确保每段歌词的准确演唱。

四、总结与反思

  1. 音乐结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收音,播放录音机,让学生们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 互动提问
  3. “袋鼠妈妈为什么叫它跳?”
  4. “小鸭跳起来的动作有什么特点?”
  5. 评价与反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并分享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经验。

活动反思:

  1. 活动效果:通过互动游戏和分组合作,学生们能够准确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并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表演。
  2. 教学不足:如果学生表现出困难,可以提前示范一些典型的动作,或者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动作表达歌曲的含义。
  3. 未来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活动内容和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小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13

小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名字。

2、引导幼儿在观察、感知拍皮球动态的基础上,感受轻重,并分别用较轻、较响的声音演唱。

3、教幼儿根据词意进行歌表演,鼓励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球、录音机、图片与光碟

活动过程:

一、律动:《可爱的小动物》、《生活模仿动作》、《合拢放开》

引导幼儿认真听音乐,学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二、练声:

1、歌曲《小火车》

2、师生问好歌曲《小动物叫声》、《挠痒痒》、《宝贝,在哪里》

三、出示皮球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皮球)这个大皮球是什么样子的呀?(圆又圆)

教师边拍皮球,边提问:拍一拍,皮球怎么样?(跳一跳)

2、刚才我们在来的路上,大皮球给我打了个电话,它说“老师,今天谁最听话,我就和他交朋友。”,那你们想和他交朋友吗?

3、拍得轻,皮球就怎样呀?(跳的低)拍得重呢?(跳得高)最后,教师接住皮球,并说:我的皮球接住了!利用这环节帮助幼儿感知拍得重和拍的轻时皮球的动态变化。

四、学习新歌

1、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2、老师把刚才拍球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皮球》小朋友听。

3、教师弹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请幼儿完整的回答)

4、播放录音磁带歌曲,引导小朋友认真倾听.

提问:小朋友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老师说的)

5、引导幼儿用歌声表示乐曲的强弱。

——教师略夸张地用先弱后强的力度弹奏“拍得轻跳的低;拍得重跳的高”一句,并让幼儿用动作表现以感受力度的不同.

6、请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使幼儿能一边唱歌,一边表演。让幼儿大胆地创编简单的动作,配合歌曲一起表演唱。

五、音乐游戏:《小青蛙》

在游戏中,要求幼儿听着音乐的节拍、拍准或踏准节奏.

活动反思:

《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动。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对玩皮球很感兴趣。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选择与孩子们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大皮球”相结合,孩子们的整个学唱过程显得更为生活化、更为游戏化。

在活动的开始,我先让幼儿结合经验熟悉理解歌词:出示大皮球,提问:“大皮球长得什么样呀?你玩过皮球吗?皮球可以怎么玩呢?拍的时候会怎么样的?”鼓励幼儿用做动作边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念这几句歌词。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应该是生活化、游戏化的歌唱活动,是集多种领域相互渗透式的歌唱活动。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

小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图,并对图画进行大胆的想象,大胆讲述.

2、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3、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小朋友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

2、准备字卡:浪花、大地、边、语言

3、准备字条:教师节

4、准备空白纸,制作贺卡

活动过程:

1、谈话:教师节

(1)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

(2) 师:“教师节快到了,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提醒幼儿说话要完整.

2、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页,

(1)“请你说一说图画中从左到右都有什么呀?”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注意说话完整。

(2) “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3) “你猜猜他们说了什么?”

3、听诗歌

(1) 教师先朗读一遍诗歌,请幼儿用手划指欣赏.

(2)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3) “诗歌中谁要感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浪花感谢大海,松树感谢高山,小苗感谢大海,羊群感谢海洋)

(4) “老师象谁?”“老师说的诗里有故事吗?”

4、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两只小象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旋律。

(2) 引导幼儿说说歌词内容。

5、通过不同形式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1) 教师弹唱旋律,幼儿仔细聆听.

(2) 师幼轮流接唱歌曲。

(3) 幼儿随音乐集体歌唱.

6、教师弹唱,幼儿伴唱。

(1) 展示大象头饰,邀请个别幼儿模仿大象并跟随音乐表演。

(2) 师将幼儿的语言、动作加以重复并做出下列动作:原地站立弯腰,伸出手臂,两手指交叉相握做象鼻。

7、跟随音乐,所有幼儿模仿大象的动作,寻找好朋友。

(1) 教师示范模仿大象动作,利用手钩手的方式邀请幼儿舞蹈。

(2) 幼儿分组利用“大象的鼻子”手钩手的方式寻找好朋友,并进行舞蹈.

活动反思:

《两只小象》是一首简单的儿歌,内容简单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复习了前一节的内容,然后结合两只小象的故事让孩子们学习这首简单的儿歌。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让我感受到儿歌教育的魅力在于它不仅能帮助孩子掌握歌曲的旋律,还能通过押韵和动作让孩子们理解歌词中的内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班歌唱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集体舞,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2、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3、能边唱歌曲边按 lyrics内容做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小象头饰2张.

2、音乐《两只小象》.

3、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展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特点和名字,并让他们用身体语言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1) 讨论:“这个象是小象吗?”(2)“它有什么特别的特征?”(3)“它叫什么呢?”

2、教师播放《两只小象》音乐,引导幼儿熟悉并听懂歌词内容。

3、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两只小象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 教师再次弹唱《两只小象》,引导幼儿熟悉旋律和歌词内容。

(2) 引导提问:“两只小象住在哪儿?”他们要互相帮助才能继续前行吗?

4、通过不同形式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1) 师幼轮流接唱,让幼儿在动作上配合老师的唱歌。

(2) 幼儿跟随音乐集体歌唱,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和快乐。

5、教师弹唱《两只小象》,带领幼儿“跟着我变”,引导他们自己模仿小象的动作来扮演相应的角色。

(1) 师幼一起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跟上音乐,让自己的动作自然流畅.

(2) 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并跟随节奏,尝试做出相应的动作。

6、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和互动环节,如“小象的舞蹈表演”等,进一步增强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19 分钟前 ( 2025-08-05 15:41:06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商之家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