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阶》说课稿
一、说教材
- 教材地位与作用
-
本节《台阶》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4课,主要讲述了父亲为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屋而坚持的品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父亲的勤劳、质朴以及对生活充满追求的精神。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体会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 能力与方法: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
情感态度:感知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
教学难点: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
教学方法
-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读、勾画圈点、质疑问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二、说教法学法
- 导入方式
-
利用崔京浩的《父亲》歌曲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急迫感,促使他们积极学习。
-
预习检查
- 设计教学目标:文学常识、字词和解词。
-
检查标准:听、看、读,完成任务卡。
-
初读理解
- 重点:抓住文章线索,感知人物形象。
-
设计活动:用第一人称加入父亲的内心描写。
-
深入探究
- 根据提示,自主思考,完成写作任务。
-
设计三个语段:准备之时、砌成之时和砌成之后,分别完成任务卡。
-
总结提升
- 总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 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流程
- 导入环节(2分钟)
-
利用崔京浩歌曲激发兴趣。
-
预习检查环节(5分钟)
-
教师提问,学生复述学词和解词。
-
初读理解环节(10分钟)
-
设计问题引导,完成初步分析。
-
深入探究环节(20分钟)
-
分别完成三个语段,分析父亲的内心世界。
-
总结提升环节(3分钟)
- 总结要点,布置作业和课后反思。
四、板书设计
台阶
作者:李森祥
勤劳 质朴 那么要强 父亲节俭 富足 寓情 无奈 热爱 自我 探索
提示与建议
- 教学难点:
-
在深入探究环节,是否过于强调细节分析?学生可能流于表面。
-
作业设计:
-
建议分层次作业:基础性作业(完成初读理解)和提升性作业(深入分析、写作任务卡),确保学生有不同发展空间。
-
课堂反馈:
- 课后进行有效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三、深入思考把握文章主题
说说“台阶”的内涵——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长在农村的李森祥说:“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
七、布置作业
1、作业本:字词(全体)
2、课练:
A组同学:1—7
B组同学:13—17
C组同学:写作《我眼中的父亲》
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