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与生命的阅读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体验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3. 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通过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 作品中对主人公觅食过程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教学设计:《热爱生命》阅读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
-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热爱生命”主题,培养热爱生命之情。
- 探索人物性格的形成,理解人物心理与行为描写的作用。
-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二、教学重点
- 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 深入分析“主人公觅食过程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
- 探讨小说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引语:
(1)《爱》[1]
(2)《热爱生命》[2]
(一)引导阅读,引发思考
1. 童话阅读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可爱与情感,进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2. 学生分享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分享个人对《热爱生命》或《爱》的感受,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表达对生命、热爱和情感的理解。
(二)探究心理描写的作用
1. 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 教师提问:主人公在觅食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心理状态?
-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看法。
- 教师引导学生从心理活动入手,理解“热爱生命”的表现。
2. 具体案例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主人公觅食过程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并结合具体情节进行探讨:
- “他全身疲乏、伤痛,但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从未破灭。”
(三)深入探究:小说与生命的联系
1. 爱情与生命的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如何通过描绘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体现对生命的态度?
- 教师进一步提问:主人公在觅食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和行为?
-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观点。
(四)活动总结:
- 总结阅读收获
- 强调“热爱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爱》和《热爱生命》中的人物性格与行为描写,还能够深刻体会到“热爱生命”主题的内涵。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与人文情怀的体现。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来源。
生命究竟是什么?人,可能无法说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无法说清。
生命的来源往往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正如小说《热爱生命》所展现的,一个人在与同样生病的野狼的较量、跟踪中,最终咬死了狼。他将狼的价值一并吞食,却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本节课程通过具体的阅读材料和教学设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力量来源的核心内涵。
教师准备:1、《热爱生命》全文;2、作者的有关资料;3、外国小说赏析方法的资料。
学生准备:1、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2、查找对《热爱生命》的赏析材料;3、通读全文,试作批注。
教学设想:1、本文篇幅较长,拟采用批注式阅读;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归类整理;课上对文本进行阅读,合作探究,分组对抗,辩论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赏析。
3、课前的资料搜集,合作整理拟用2~3天,课堂学习1~2节课,课后拓展1~2天.
4、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中的“力量”与哲学思考;二、自主合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三、阅读理解,小组讨论与分享会;四、深入挖掘,个人反思与总结。
5、拓展延伸: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生命》的核心力量内涵,提升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