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网商之家

《春晓》教学设计_春晓教案模板

笙念 54 秒前 ( 2025-08-14 23:44:09 ) 4621 抢沙发

《春晓》课件

一、教学理念

  1. 情感共鸣: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春天的美好与浓厚的情感。
  2. 高效学习:注重字词训练,确保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掌握古诗要义。
  3. 文化传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教材分析

  1. 知识目标
  2. 认识“晓、啼”等生字。
  3. 能力目标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5. 情感教育
  6. 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 难点:感悟春天的美好,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
  2. 生字卡片(春晓)。
  3. 各类新词卡片、磁带。
  4. 学具
  5. 课件展示的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联系生活:请学生描述下自己在春天里的感受。例如:“柳树穿上了新衣服,草从地下钻了出来”。
  2. 引入古诗:小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春晓的美景。
(二)学习新课
  1. 逐句分析
  2. “春眠/不觉晓”,理解“觉”是多音字,“不觉”表示“沉睡”。这部分画面美丽。
  3. 互动游戏:学生分组讨论每一句诗的含义,并用手势表示“点头”。
  4. 朗读背诵
  5. 《春晓》四行句子,学生齐声朗读并记忆。
(三)巩固练习
  1. 问答环节
  2. “不知花落多少”,问:是花还是花开?“夜来/风雨声”,问:风吹的是谁?。
  3. 动手实践
  4. 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变化,如花朵盛开、鸟鸣等。
(四)总结提高
  1. 总结诗情:“春眠不觉晓”表现出沉睡,而“夜来风雨声”则是自然的生动。
  2. 情感表达:希望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春晓

```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作业设计

  1. 背诵练习
  2. 朗读《春晓》,并记忆四句。
  3. 观察发现:找春天变化的物品,写一篇日记。
  4. 延伸思考
  5. 尝试理解其他描写春天古诗。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春晓》这幅优美的春光图,还能感受到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春晓》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理解古诗《春晓》,感受春天早晨的美好与作者的情感。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诗中生字“晓”,掌握《春晓》的基本意思。
  2. 通过听、看、读,了解诗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3. 发现诗句的韵律,感受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美好。

二、活动准备

  1. 课前预习:完成《春晓》这首古诗,理解其基本意思和诗人孟浩然的相关信息。
  2. 图片准备:准备春晓(春天的晚钟声)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晨间的宁静。
  3. 生字卡片:制作“晓”、“觉”等生字卡片,辅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

  1. 齐读古诗
    全班共同朗读《春晓》,并结合图片感受春天的早晨。

  2. 分析诗题

  3. 春晓:晓表示天刚亮,春则指温暖,合起来是“春天的早晨”。

(二)了解图意

  1. 引导观察
    请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内容:春晓(春天的晚钟声)、桃花盛开、几只鸟在枝头叽叽喳喳鸣叫、燕子飞回南方、雨落下花瓣。

  2. 自主表达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叙述图意,说出作者具体描绘了什么时间的景色,并引出诗题“春晓”。


(三)学习生字

  1. 指导生字
  2. 教师用拼音指导“晓”(xǔ)、“觉”(huí)等生字的正确写法和发音。

  3. 书写实践
    请学生在作业纸上规范书写“晓”,注意笔画顺序。


(四)分析诗句

  1. 第一句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春眠:指睡眠。
    • “不觉晓”:连着天亮后就糊涂了。
    • 表达作者对早睡感到不爽和对自然规律的惊讶。
  3. 第二句

  4. “ everywhere hear the calls of birds.”

    • everywhere:到处。
    • hearing:听到。
    • calls:鸟鸣。
    • 表达作者在晨起时看到许多美丽的鸟鸣,仿佛春天 everywhere都充满了活力。
  5. 情感表达

  6. 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春光的热爱、对规律的惊叹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五)诗体解析

  1. 韵律分析
  2. “ao”韵。通过押韵,使诗歌朗朗上口。

  3. 意象解读

  4. 作者从早醒后听到鸟鸣,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四、活动总结

  1. 集体分享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2. 拓展阅读
    引导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春晓》的资料,如诗人孟浩然的相关文章或图片。

  3. 课外欣赏
    鼓励学生去春天中观察自然,记录晨间的美好景色。


五、活动反思

  1. 课堂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给予反馈。

  2. 调整与优化
    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古诗《春晓》,感受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美好,并从中体会到诗人孟浩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春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并会写“古、声、多”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并背诵文中的诗句。
  3.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问题激趣: 引入古代诗歌的优美,激发学习兴趣。 - 师生一起朗读儿歌《春晓》前两句:“晓,鸟,少,处。” -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秋天呢?” 2. 引入主题: 教师板书课题“古、诗、首”,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自由读题,学习生字 1. 自主阅读: 自由阅读《春晓》及《村居》,自学生字。 2. 生字理解: - 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 学习“天、烟、鸢”、“村、居”等常见字的读音。 3. 朗读练习: 朗读《春晓》和部分古代诗歌,感受韵律美。


三、尝试学习生字

  1. 自由拼写: 尝试拼写“古、诗、首、天、烟、鸢”等常见字。
  2. 小组讨论: 团体讨论“古、声、多”等生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位置。

四、巩固生字

  1. 生字卡片: 学生分组背诵生字卡片。
  2. 书写指导: 观察生字结构,书空字迹,重点指导“处、知、忙”等生字的笔画和结构。

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 开放性阅读: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诗人的写作风格吗?”
  2. 小实验: 拓展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可能引入一些诗歌朗读比赛或分组表演活动。
  3. 情感培养: 引导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乐趣和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 生字 | 意义及结构 | |--------------|-------------------------------| | 古 | (横要长,竖稍短) | | 物 | (左右两部分,左边较宽) | | 诗 | (横写得直,上横平下放) | | 多 | (上下结构,位置相对靠右)| | 处 | (横平竖放,左开居中) | | 巧 | (上横平下凹) |


扩展活动

  1. 放风筝: 在春天里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
  2. 古诗表演: 小组展示《春晓》中的诗句,比赛谁能背得最快。
  3. 古诗故事: 学习《村居》中的诗句,讲述一个关于村庄的故事。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书写“古、诗、首”等生字,还能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 你写两个字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2.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3.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夜来/ 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处:

    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读课文识字阶段(1~14)。

    教材分析

    教材:在“读课文识字”活动中,教学目标定位为: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21个汉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科学的记字方法记忆字形。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积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在“读课文识字”阶段中,要突出三点:1、重视平仄韵律;2、提高汉字读写准确率;3、通过朗读巩固生字,做到“熟记如考卷中的知识,背诵如背诵中的内容”。教学难点:如何在朗读中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和左中右结构的字,在临摹的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阅读:朗读课文或重点段落,基本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按标点正确朗读。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54 秒前 ( 2025-08-14 23:44:09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商之家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