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知道“吴下阿蒙”的故事,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和意义。
-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对话语气的内在联系。
- 能够结合文中的对话,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与心理活动。
2. 教学重点
- 识别人物性格特点(如刚强、虚心接受意见)。
- 分析对话语气,判断其背后的策略或情感。
3. 教学难点
- 理解孙权劝学中的合作与竞争元素。
- 将古代学习方式对现代学习的影响进行深刻理解。
4. 教学方法
- 讨论法: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 讲授法:讲解人物特点和对话策略。
5. 课时安排
1课时,分两部分讲授:介绍故事、分析对话。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引入“吴下阿蒙”的故事
- 引入:“吴下阿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讲述了一位刚强 but 以实践著称的帝王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军事才能的故事。
- 讨论:分析人物的特点(如刚强但虚心接受意见)。
第二部分:人物简介与作品
- 司马光(孙权):
- 史学家,政治家。
- 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
- 编年体编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 主要内容以军事为线索,强调统治阶级的治国策略。
第三部分:对话与人物性格分析
- 对话情境: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人的互动。
- 孙权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绝对且肯定,表现出坚定决心。
- 孙权的语气(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轻易地赞许,显示出对吕蒙学习的支持。
- 吕蒙的虚心态度:
- 在对话中表现出谦逊接受意见的态度。
- 鲁肃的谨慎与果敢:
- 在对话中表现得较为迟缓和果断。
第四部分:角色性格特点
- 孙权:
- 刚强但以实践著称,注重军事才能的提升。
- 吕蒙:
- 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遇到困难时会虚心请教。
- 鲁肃:
- 谨慎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
- 历史教训意义:
- 孙权劝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现代意义:
- 鼓励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多角度的学习和实践。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 角色 | 人物描述 | |------|------------| | 孙权 | 经常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资治通鉴》,以刚强但实践著称。 | | 吕蒙 | 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遇到困难时虚心请教。 | | 鲁肃 | 谨慎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作业
- 结合个人生活,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悟。
- 学习相关视频,了解古代学习方式对现代的影响。
答案:
-
理解:“吴下阿蒙”出自《三国演义》第76回,讲述了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这部编年体通史,强调统治阶级应以实践著称。
-
分析人物特点:
- 孙权:刚强但以实践著称。
-
《资治通鉴》:强调统治阶级的治国策略,内容以军事为线索。
-
对话语气分析:
-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绝对且肯定,表现出坚定决心。
- 孙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轻易地赞许,显示出对吕蒙学习的支持。
-
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 → 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
-
人物性格特点:
- 孙权:刚强但以实践著称。
- 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遇到困难时虚心请教。
- 鲁肃:谨慎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分析
导入新课
- 目标:让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词句,理解人物形象和对话内容。
- 重点:通过“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成语引入主题。
自主学习
1. 理解关键词句和成语
- 关键词句: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又看似的人都已看过了)
- 孙权的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说明孙权对吕蒙的态度)。
- “刀 throw:即重新另眼看待”(象征新的见解)。
- 成语:
-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人,泛指才识尚浅、文才有限的人。
2. 学习人物形象
- 孙权:善劝、肯学。
- 吕蒙:难读、心有余而道不足。
- 鲁肃:爱才、诚知。
小组展示与质疑问难
- 展示内容:
- 学会了哪些文言词句?
-
通过这些对话,你学到了什么?
-
提出问题:
- 孙权的话用了哪种语气和神态?有什么情感表达?
- 鲁肃对吕蒙怎么说?有何举动?这些举动能体现出什么性格特征?
师生共同探究
1. 关键词句翻译
-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 孙权对吕蒙的态度:“除非你甘愿当博士,否则别无选择。”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孟子:三人围炉讨论,再三交流后又重新看待。
- 鲁肃与吕蒙的关系:再看似的人都已看过,吕蒙的心ingly为学而自得。
2. 故事发展脉络
- 人物关系:
-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孙权和吕蒙的对话主要围绕学习展开讨论,孙权倡导刻苦读书,吕蒙因才学进步而自得其乐。
- 主题解析:
- “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孙权、吕蒙、鲁肃“。
答案:三人分别代表孙权(善劝)、吕蒙(肯学)和鲁肃(爱才)。
- 文言词句解析:
- 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答案:孙权对吕蒙的态度是“肯学”且“善劝”,展现出为学精神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 通过下面这些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 文言词句:关键词句的翻译
- 学习内容:理解文中的对话描写的作用
- 主题解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拓展延伸
- 对比方仲永的变化
- 方仲永:心有余而道不足。
-
吕蒙:心有所学,学有所成。
-
启示与思考
- 学习的意义在于不仅要接受外在的约束(如“吴下阿蒙”),还要真正理解透彻内省的东西(如吕蒙的才学)。
-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
当堂检测
- 必做题:
-
(能力迁移:一)阅读文后填写下划线内容。
- 吗?
- 你学到了什么?
-
选作题: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文中的例子说明。
作业布置
-
必做题:完成同步能力迁移(一)。
-
选作题:准备一篇读书体会或随笔,谈谈学习《孙权劝学》后的感悟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