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网商之家

《孙权劝学》教案(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一等奖))

笙念 47 秒前 ( 2025-08-15 04:32:26 ) 1520 抢沙发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知道“吴下阿蒙”的故事,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对话语气的内在联系。
  3. 能够结合文中的对话,揣摩人物当时的神态与心理活动。

2. 教学重点

  • 识别人物性格特点(如刚强、虚心接受意见)。
  • 分析对话语气,判断其背后的策略或情感。

3. 教学难点

  1. 理解孙权劝学中的合作与竞争元素。
  2. 将古代学习方式对现代学习的影响进行深刻理解。

4. 教学方法

  • 讨论法: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 讲授法:讲解人物特点和对话策略。

5. 课时安排

1课时,分两部分讲授:介绍故事、分析对话。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引入“吴下阿蒙”的故事

  1. 引入:“吴下阿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典故,讲述了一位刚强 but 以实践著称的帝王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军事才能的故事。
  2. 讨论:分析人物的特点(如刚强但虚心接受意见)。

第二部分:人物简介与作品

  1. 司马光(孙权)
  2. 史学家,政治家。
  3. 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资治通鉴》。
  4. 《资治通鉴》
  5. 编年体编史,记载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6. 主要内容以军事为线索,强调统治阶级的治国策略。

第三部分:对话与人物性格分析

  1. 对话情境:孙权、吕蒙和鲁肃三人的互动。
  2. 孙权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 绝对且肯定,表现出坚定决心。
  4. 孙权的语气(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 轻易地赞许,显示出对吕蒙学习的支持。
  6. 吕蒙的虚心态度
  7. 在对话中表现出谦逊接受意见的态度。
  8. 鲁肃的谨慎与果敢
  9. 在对话中表现得较为迟缓和果断。

第四部分:角色性格特点

  1. 孙权
  2. 刚强但以实践著称,注重军事才能的提升。
  3. 吕蒙
  4. 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遇到困难时会虚心请教。
  5. 鲁肃
  6. 谨慎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第五部分:总结与反思

  1. 历史教训意义
  2. 孙权劝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现代意义
  4. 鼓励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多角度的学习和实践。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 角色 | 人物描述 | |------|------------| | 孙权 | 经常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资治通鉴》,以刚强但实践著称。 | | 吕蒙 | 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遇到困难时虚心请教。 | | 鲁肃 | 谨慎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作业

  1. 结合个人生活,写一篇短文,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悟。
  2. 学习相关视频,了解古代学习方式对现代的影响。

答案:

  1. 理解:“吴下阿蒙”出自《三国演义》第76回,讲述了孙权劝学的故事。孙权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这部编年体通史,强调统治阶级应以实践著称。

  2. 分析人物特点

  3. 孙权:刚强但以实践著称。
  4. 《资治通鉴》:强调统治阶级的治国策略,内容以军事为线索。

  5. 对话语气分析

  6.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绝对且肯定,表现出坚定决心。
  7. 孙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轻易地赞许,显示出对吕蒙学习的支持。
  8. 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 → 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

  9. 人物性格特点

  10. 孙权:刚强但以实践著称。
  11. 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善于学习,遇到困难时虚心请教。
  12. 鲁肃:谨慎谨慎,但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分析

导入新课

  1. 目标:让学生朗读并翻译文言词句,理解人物形象和对话内容。
  2. 重点:通过“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成语引入主题。

自主学习

1. 理解关键词句和成语
  • 关键词句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又看似的人都已看过了)
  • 孙权的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说明孙权对吕蒙的态度)。
  • “刀 throw:即重新另眼看待”(象征新的见解)。
  • 成语
  •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人,泛指才识尚浅、文才有限的人。
2. 学习人物形象
  • 孙权:善劝、肯学。
  • 吕蒙:难读、心有余而道不足。
  • 鲁肃:爱才、诚知。

小组展示与质疑问难

  1. 展示内容
  2. 学会了哪些文言词句?
  3. 通过这些对话,你学到了什么?

  4. 提出问题

  5. 孙权的话用了哪种语气和神态?有什么情感表达?
  6. 鲁肃对吕蒙怎么说?有何举动?这些举动能体现出什么性格特征?

师生共同探究

1. 关键词句翻译
  •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 孙权对吕蒙的态度:“除非你甘愿当博士,否则别无选择。”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孟子:三人围炉讨论,再三交流后又重新看待。
    • 鲁肃与吕蒙的关系:再看似的人都已看过,吕蒙的心ingly为学而自得。
2. 故事发展脉络
  1. 人物关系
  2.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孙权和吕蒙的对话主要围绕学习展开讨论,孙权倡导刻苦读书,吕蒙因才学进步而自得其乐。

  1. 主题解析
  2. “文章围绕学展开,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孙权、吕蒙、鲁肃“。

答案:三人分别代表孙权(善劝)、吕蒙(肯学)和鲁肃(爱才)。

  1. 文言词句解析
  2. 孙权的话表现了对吕蒙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仔细分析。

答案:孙权对吕蒙的态度是“肯学”且“善劝”,展现出为学精神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1. 通过下面这些分析,你能总结一下人物形象吗?
  2. 文言词句:关键词句的翻译
  3. 学习内容:理解文中的对话描写的作用
  4. 主题解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拓展延伸

  1. 对比方仲永的变化
  2. 方仲永:心有余而道不足。
  3. 吕蒙:心有所学,学有所成。

  4. 启示与思考

  5. 学习的意义在于不仅要接受外在的约束(如“吴下阿蒙”),还要真正理解透彻内省的东西(如吕蒙的才学)。
  6.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持自我追求的精神。

当堂检测

  1. 必做题
  2. (能力迁移:一)阅读文后填写下划线内容。

    • 吗?
    • 你学到了什么?
  3. 选作题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并结合文中的例子说明。

作业布置

  1. 必做题:完成同步能力迁移(一)。

  2. 选作题:准备一篇读书体会或随笔,谈谈学习《孙权劝学》后的感悟和启发。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47 秒前 ( 2025-08-15 04:32:26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商之家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