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兰性德(1655-1685)《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清代:纳兰性德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注释
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夜台:指坟墓。
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
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此词尤称绝唱。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句诗,营造出悼亡的环境氛围。
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
夜台:即墓穴。
埋愁地:亦指墓地。
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
卢氏三周年亡故,妻子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然是梦也早该醒了。“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
夜台:即墓穴。
埋愁地:亦指墓地。
词人期望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重泉”(即“黄泉”、“九泉”),指阴间。
文如愿,虽言累极难成,然无心不助。
续后,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
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注:以下是原作的改写版本,保留了原文的核心信息,并调整了换行方式和格式,以更符合用户要求的结构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