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防诈骗工作总结
一、总体概述
学校作为网络空间的“防火墙”,一直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防诈骗宣传和教育活动,旨在提升全体师生的防诈意识,增强 students’s self-awareness and awareness, effectively prevent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inancial fraud.
二、主要工作内容
1. 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活动
- 目的:提高学生和家长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性。
- 措施:
- 制定详细的防诈骗宣传方案,分阶段开展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 组织“校园安全”主题班会,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防范意识。
- 邀请法制副校长进行网络诈骗专题讲座,向学生传递前导知识和防范方法。
2. 电信诈骗防范措施
- 目的: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防止因不法分子的陷阱而犯罪。
- 措施:
- 开展“防骗知识宣传”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重点讲解。
- 组织“防诈骗”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案例分享和形势预测,帮助学生识别常见诈骗手段。
- 邀请相关专业老师入校开展专题辅导,传授防范技巧和预防措施。
3. 教师培训与宣传
- 目的:提升教师的防诈知识水平,形成完整的防骗体系。
- 措施:
- 组织法制副校长、安全老师等专家参与“网络诈骗”主题讲座,普及前导知识。
- 开展教师防诈骗专题研讨会,结合自身教学内容,分享防范方法和案例分析经验。
- 发布《防电信诈骗注意事项》《防范金融诈骗的意识培养》等宣传资料,强化教师教育。
4. 家校合作
- 目的:加强家校共同参与,形成“校、家、社”三方协同防诈机制。
- 措施:
- 组织家长参加“防骗知识讲座”,分享自身防诈意识和实践经验。
- 发放《防范电信诈骗的告知书》,明确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帮助家长与学生沟通。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安全检查,向家长解释常见诈骗手段及防范方法。
5. 实施网络宣传
- 目的: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传播防诈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措施:
- 利用学校的线上宣传平台(如校园通、微信公众号)发布防诈骗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反欺诈活动。
- 开展“网络空间文明”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 组织线上“防诈知识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6. 围绕安全工作开展具体行动
- 目的:落实责任,确保防诈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 措施:
- 建立健全防诈教育机构和执行机制,明确分工和目标。
- 定期检查宣传资料和活动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
- 应对突发事件,比如网络诈骗案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发生。
三、总结与成效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成功提升了全体师生的防诈意识,增强了他们识别、警惕及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具体成果包括: - 增加了1.2万次防诈宣传活动。 - 发布了《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告知书》3000份以上。 - 推行线上“反欺诈”知识推送,并设立“反欺诈小分队”,通过线上平台向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帮助。
学校将以此次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机制,形成预防性网,为学生平安成长营造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