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C给3分,选D给2分,选E给1分;选A、B不给分。(A、“为全篇定下悲剧的基调”说法不正确。B、“都是恐慌病的表现”说法不正确。E“充满强烈的暗示性”的说法不够具体。)
(2)作用:通过描写白杨树和鸟儿的生长,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欢快的画面;烘托人们住上楼房的快乐心情;铺垫故事后续的发展。
(3)选D给3分,其他内容不给分。老人在灾后感到孤独、自我中心、固执且极端悲观,他的心理状态从同情到批判的变化,反映了他个人的心理倾向。
(4)①小说通过对老人灾后患上恐慌病的叙事展开,启示我们灾后重建不仅需要关注物质生活,更要关注心灵的恢复。②通过老人与鸟儿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强调社会和谐是解决灾害问题的关键。③小说通过老人和儿女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人性中的自利与自私的行为,并提示人们要正视现实,在社会中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