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网商之家

马诗·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_马诗全诗译文

笙念 18 分钟前 ( 2025-08-09 07:59:29 ) 1590 抢沙发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一

唐代:李贺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译文: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腾黄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还有乘骑之时。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注释:

暂系(xì)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系:拴置。腾黄:神马名,又名乘黄。仙人:这里指唐宪宗,因宪宗曾自称为仙人。上彩楼:相传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这里喻指唐宪宗居于岭南道,当时地多瘴疠,谪宦者多居之。

须鞭玉勒(lè)吏(lì),何事谪(zhé)高州?

须鞭:备鞭以待。须,等待之意。玉勒:用玉装饰的有嚼口的马笼头。玉勒吏:指驾驭之臣。谪:贬遣。高州:地名,唐代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附近,当时地多瘴疠,谪宦者多居之。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十一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

唐代:李贺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译文: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勇士双重围绕的腰带犹如燕尾,风度翩翩威武雄壮,腰间佩着鱼肠名剑。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想要寻求千里马帮助建立功业,先要把马眼中的光彩识辨识辨.

注释: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重围:指双重围绕的'腰带。燕尾:指拖垂的带头之末端犹如燕尾的分叉。鱼肠:宝剑名。一谓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者;一谓剑之文理屈曲若鱼肠者。观李贺诗意,当指后一种。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千里脚:指日行千里之骏马。犹言“千里足”。眼中光:据《伯乐相马经》和《齐民要术》载,能在马的目瞳中映出人的头和足的,闪着紫艳光的是千里马。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十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解: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也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让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遭遇了艰辛困境,性格坚韧不屈。

这是李贺《马诗》中的一部分,展现了他对马作为象征人物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18 分钟前 ( 2025-08-09 07:59:29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商之家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