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网商之家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公开课)

笙念 18 分钟前 ( 2025-08-09 08:17:37 ) 1338 抢沙发

《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篇2(更详细)

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与感受中接近文本,走进情境,体现代入感,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完成任务。本节课以“难忘的泼水节”为载体,结合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同时掌握生字和句式。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 掌握《泼水节》中常用生字,并正确、流利地读出情感。
  3.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形成“周总理与民族同乐”的主题意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并背诵《泼水节》中出现的生字(如四面八方、健康长寿、四海五湖等)。
  2.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生字的意义,感受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

教学难点

  1. 理解《泼水节》中“周总理和民族同乐”的主题含义。
  2. 把生活中的情感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表达,增强情感表达的自然性。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如四面八方、健康长寿、四海五湖等)。
  2. 布局场景道具:实物泼水场面(如傣族人民、周总理拿着银碗)。
  3. 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泼水节的情景。
  4. 钣阵卡片(如《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时间:5分钟) 教师活动: 1. 引入情境:播放傣族传统舞蹈视频,设置场景:一个民族在泼水,另一个民族跟随而行。 2. 濒情引语: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泼水节吗?”引导学生回忆《壮丽的七里河》。 3. 师作: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这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教师与生的互动: - 鼓励学生猜测活动内容,并积极回答。


二、学习生字

(时间:15分钟) 师作: 1. 读出生字“四面八方”,并想象傣族人民如何用这些词语描述泼水节的情况。 2. 分组背诵生字,小组讨论每句的含义。

生与生的互动: -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完成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三、图文结合

(时间:30分钟) 师作: 1. 导读《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开头。 2. 观看泼水节场景视频(实物泼水场面)。 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看到的情景和感受。

生与生的互动: - 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完成对泼水节的理解。 - 评价小组的表现,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


四、学习4——8段

(时间:20分钟) 师作: 1. 导读第4段:“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2.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完成“笑容满面”的造句。 3. 导读第5段:“周总理穿着银碗……”,指导朗读并引发思考。

生与生的互动: - 小组成员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 师作: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五、学习6——8段

(时间:10分钟) 师作: 1. 导读第6段:“人们向周总理泼水”,指导朗读并引发思考。 2. 鼓励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表达泼水的情景。

生与生的互动: - 小组成员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 - 师作: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六、练习口语

(时间:5分钟) 师作: 1. 共享课件中的倒片,分别读出“四海五湖”“周总理的银碗”等生字。 2. 让生用已学过的生字造句,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生与生的互动: - 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完成对生字和句子的理解。


七、总结与拓展

(时间:5分钟) 师作: 1. 鼓励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写两个不同的读本。 2. 拓展练习:查找课件上的图片资料,分享学习成果。

生与生的互动: - 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完成写作任务。 - 师作:总结本节的重点和情感表达。


板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 第4课时

| 语言要素 | 感情表达 | |----------|-----------| | 四面八方 | 共同携手,融洽 | | 风水节 | 幸福与快乐 | ```


教学反思

  • 这节课通过图文结合和互动学习,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泼水节的情感氛围。
  • 教师设计环节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实践。

希望以上设计能满足你的需求!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请告诉我具体要求哦。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18 分钟前 ( 2025-08-09 08:17:37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商之家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